跳至主要內容

气候变化的疑问(1) - 迷你冰河时期 ?

2010年2月12日

在 2009 年 12 月及 2010 年 1 月侵袭北半球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暴风雪吸引了不少媒体的注意,加上有报告指北极海冰自 2007 年开始增加及一些对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科研讨论,令「迷你冰河时期」一词在外国报章出现并迅速为本地传媒广泛报导,对「全球变暖」的可信性产生疑问。在此我尝试解答这些疑问。

什么是迷你冰河时期 ?

「冰河时期」是指冰盖 (冰川) 在世界各地广泛形成并持续的一段长时期 (以百万年计)。「小冰河时期」一词也曾用来描述在 14 至 19 世纪北半球的一段寒冷时期,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冰河时期,因为该段时期的寒冷程度和持续时间还未能令冰盖在世界各地大范围地出现。相形之下,2009 年末及 2010 年初的寒潮持续时间更短,冰盖的复盖范围更小,故使用「冰河时期」来形容现在这段时期实有欠妥当。

「迷你冰河时期」一词首先在今年 1月 10 日的一份英国报章中出现,但这个词语从未在该报引述的研究学者的论文报告或演说中出现。事实上,该学者只是指出 (在互联网上) 近期的冷却情况,「可能会在未来十年间抵消全球变暖的影响」及「现在还不太确定全球变暖的短期演变情况」。此外,他亦说「我们均认为,假如我们未能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长远来说,或者在 2050 年及以后,地球会明显较现时温暖」。

至此,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明白到 2009 年末及 2010 年初的寒潮只是「天气」,而不是「气候」。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定义,气候是不少于 30 年的平均天气。

世界其他地方的天气和香港的寒冷天气究竟怎样 ?

近期的寒冷天气主要影响欧洲、欧亚大陆、中国北部及北美洲等地。相反,在其他地方,例如在北极部分地区,气温较平均高 10° C或以上。在北半球热带地区及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也高于平均值,而澳洲南部最近的气温更高达 40°C 以上。在本港,虽然我们在 2009 年 11 月发出了最早的寒冷天气警告,而且 2009 年 12 月也较正常清凉,但从整年来看,2009 年的天气仍然异常温暖,是自 1884 年有记录以来第九最温暖的年份。尽管我们在 2010 年 1 月也曾发出寒冷天气警告,但该月的平均气温 (16.8°C) 仍较平均值高 0.7°C 。所以,近期北半球部分地区的寒冷天气可视为正常的短期天气变化的一部分。


图一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的全球表面气温距平 (与1971至2000年的平均值的差距)
图一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的全球表面气温距平 (与1971至2000年的平均值的差距)
(图片来源: NOAA/OAR/ESRL PSD, Boulder, Colorado, USA, http://www.esrl.noaa.gov/psd/)



为什么会出现寒冷天气 ?

造成 2009 年末及 2010 年初的寒冷天气有多个成因。根据部分科学家的说法,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北极涛动 (Arctic Oscillation) 在这段时间处于强负位相。简单来说,北极涛动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大约是北纬45度) 与北极之间气压差的变化。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的天气形势有利于北极的冷空气向南侵袭。而在正位相时,天气形势大致上和负位相时相反,某程度上限制了冷空气向南扩展。从过去 60 年的北极涛动资料 (图2) 可以看到,2009 年的情况不是太不寻常。


图二    1950至2009年间北极涛动指数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
图二1950至2009年间北极涛动指数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
(图片来源:气候预测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些激烈的天气变化 ?

虽然雪灾和严寒天气是极端天气事件,但这些事件都只是自然气候的一部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 2007 年指出,全球变暖令气温有长期上升趋势,而在过去数十年间极端寒冷事件的出现次数则日渐减少,预料极端寒冷事件的出现机会将随全球气温上升而进一步下降。

在香港方面,我回想起 2008 年 1、2 月间香港经历了 40 多年来首次连续24天的气温降至 12°C 或以下的情景,但 2009 年 2 月却是自 1884 年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 2 月。在过去 10 个最温暖的 2 月中,有 6 个是在 1990 年以后出现的。现在我们还不能百分百确定地说每一个极端天气事件都与气候变化有关,但冷暖天气的巨大差别则肯定会令我们感受到气候变化在长远未来可能所带来的影响。


李本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