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雨季的中场回顾
星期四, 2025年8月21日
- 截至8月20日,今年8月天文台总部的累积雨量为928.6毫米,与8月的最高月雨量纪录1090.1毫米只相差161.5毫米。
- 本港各区今年(截至8月20日)的累积雨量分布差别颇大,屯门及元朗区少于1400毫米,而大帽山、大老山附近及香港东南部则超过2200毫米。今年九龙东及将军澳区雨量明显较多,相信主因是与7月尾至8月中连场暴雨的分布有关。
- 暴雨发展有很大随机性,虽然有时本港普遍地区出现暴雨,但不同地区的雨量亦可以差异很大,所以本港各区每年的雨量亦有明显差异。
较早前的天气随笔「随杨柳而来的黑雨」提及到天文台于今年上半年录得的累积雨量只有444.4毫米,是同期的第五低,但受7至8月连场暴雨影响,天文台今年的累积雨量已追上同期的正常值。
截至8月20日,尖沙咀天文台总部今年的累积雨量已达1974.7毫米,较正常值[1]高约百分之十二,而当中8月1日至20日的累积雨量为928.6毫米,与8月的最高月雨量纪录1090.1毫米只相差161.5毫米。
本港各区今年(截至8月20日)的累积雨量分布差别颇大,屯门及元朗区录得少于1400毫米,而大帽山、大老山附近及香港东南部(包括九龙东、将军澳及港岛东)则超过2200毫米(图一)。其中将军澳录得2503.0毫米累积雨量,而慈云山、大老山及大帽山更分别录得2608.0、2563.0及2517.5毫米累积雨量。
图一 2025年1月1日至8月20日香港累积雨量分布。
慈云山、大老山及大帽山附近地区因地势较高,气候上雨量一般较香港其他地方高(图二)。另一方面,虽然九龙东及将军澳区的长期平均雨量与尖沙咀天文台总部相若,但今年这两区雨量明显较多,相信主因是与7月尾至8月中连场暴雨的分布有关。当中7月29日、8月2日、8月4日、8月5日及8月18日较大雨的区域大多位于香港东南部(包括九龙东、将军澳及港岛东)(图三)。在这几场暴雨事件中,将军澳的雨量均较尖沙咀天文台总部多约50至100毫米(表一)。以8月4日的暴雨为例,根据天文台初步分析,香港以东当时出现低空急流,配合背景的活跃西南季候风,有利强降雨区的发展(图四)。
图二 1991-2020年香港平均年雨量分布。
图三 2025年7月29日、8月2日、8月4日、8月5日及8月18日的雨量分布图(基于雨量计及雷达数据)。图中以虚线标示较大雨的区域。
日期 | 将军澳的日雨量 (毫米) |
天文台总部的日雨量 (毫米) |
日雨量差异 (毫米) |
7月29日 | 169.5 | 106.5 | 63.0 |
8月2日 | 161.0 | 109.0 | 52.0 |
8月4日 | 174.0 | 72.2 | 101.8 |
8月5日 | 417.5 | 368.9 | 48.6 |
8月18日 | 147.0 | 80.1 | 66.9 |
图四 2025年8月4日香港及邻近地区的雨量分布图(根据雷达数据估算)。图中以虚线标示较大雨的区域。
暴雨发展有很大随机性,虽然有时本港普遍地区出现暴雨,但不同地区的雨量可以差异很大,所以本港各区每年的雨量亦有明显差异。再以将军澳和天文台的年雨量为例,1992年至2024年期间,有些年份将军澳的总雨量较天文台高,有些年份则相反(图五)。
图五 1992年至2024年将军澳及天文台的年雨量[2]。
注:
[1] 1月1日至8月20日累积雨量的气候平均值(1991至2020年)为1770.3 毫米。
[2] 1992至1996年及2014年将军澳的雨量数据不完整。
吕旭升 陈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