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1年首场黑雨

星期三, 2021年6月30日

活跃的西南季候风在过去数日为华南沿岸带来暖湿空气,天气亦变得不稳定。在星期一(6月28日)早上在合适的大气条件下触发了上升气流,在珠江口出现强对流,造成暴雨。天文台发出了今年首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当日凌晨时分,一道强雷雨带在珠江口以西形成并逐渐靠近,天文台在上午4时15分发出了特别天气提示提醒市民。随著该雷雨带继续靠近,天文台预料本港有机会广泛地区有大雨,所以在5时0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及后雨带有所增强,天文台于5时55分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直至早上8时左右,东西走向的雨带徘徊在香港南部海域附近,影响港岛、大屿山、长洲和南丫岛等一带 (图一)。

图一 在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期间,雨带主要集中在香港南部海域附近 ,影响港岛、大屿山、长洲和南丫岛一带等。

随后雨带有迹象北移并会扩展至本港其他地区,各区雨量站的观察数据和临近预报系统亦显示本港广泛地区将会有每小时超过70毫米的雨量,且雨势可能持续,天文台于8时20分改发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图二显示随后在9时雨带的影响范围由香港南部海域扩展至市区及新界西部地区。

图二 雨带在9时已经扩展至市区及新界西部地区。

早上的暴雨为本港大部分地区带来超过70毫米雨量,而港岛西、大屿山南部及南丫岛的雨量更超过200毫米。因应雨势减弱,天文台在下午12时30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

图三 6月28日全日总雨量图。

在这次个案中,天文台已经尽早在雨区扩展至广泛地区前发出黑色暴雨警告,警告具预测成分。按现时科技水平,要准确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测暴雨仍然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香港这样细小而地势复杂的地方。暴雨的发展是相当迅速并有随机性。一般来说,提早发出警告信号,可以达致更长的预警时效。但假如太早发出暴雨警告,雨带有可能迅速减弱或移至别处,导致较高的虚报率。天文台会继续致力于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努力提升暴雨的预测能力。

当值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