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談天說地

全域觀天儀捕捉到的日暈現象


天文台的全域觀天儀在二零零二年五月七日和八日記錄得日暈現象(圖一和圖二)。這次日暈的出現是由於在北部灣附近形成的高空卷雲,隨氣流飄移到香港上空,把陽光折射而形成。當時華南沿岸中、低層大氣受高壓脊支配,雲量不多,所以我們可從地面觀察到這大氣光學現象。

暈是由於懸浮在大氣中的冰晶把太陽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學現象,通常會呈環狀或弧狀,內含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圖三)。大氣中的冰晶通常是由卷狀雲帶來。

暈有「小暈」,即22度暈;和「大暈」,即46度暈兩種。小暈(圖四)是以發光體為圓心,角半徑為22度的一種內圈呈淡紅色,外圈偶爾為紫色或白色的光環,光環內的天空明顯較光環外的暗。而大暈則是角半徑為46度的暈環,十分少見,一般比小暈暗。五月七日及八 日出現的是較為常見的小暈。

圖一﹛G 五月八日上午拍攝到的日暈現象
圖一 : 五月八日上午拍攝到的日暈現象

  左圖二 :五月七日出現的日暈。右圖二:五月八日出現的日暈。
左圖二:五月七日出現的日暈
右圖二:五月八日出現的日暈

  圖三:冰晶對光的折射
圖三:冰晶對光的折射

圖四:22度日暈
圖四:22度日暈